
4月27日上午,央广网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《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已正式印发,《纲要》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发展目标。
到2025年,质量强省建设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,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、满意度显著增强。到2035年,质量强省建设位居全国前列,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创建取得明显进展,质量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达到更高水平。
(资料图片)
发布会现场(央广网发 许梦宇摄)
据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韩永生介绍,《纲要》共十个部分、三十条,分为总体目标、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三个板块。
《纲要》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,包括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、构筑产业质量竞争优势、加快产品质量创新升级、打造安全绿色优质建筑工程、服务供给扩容提质、强企业质量和品牌竞争力等。
韩永生表示,经过持续努力,安徽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。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、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分别提升至95.1%、93.01%,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到88.48,公共服务质量进入“满意”区间,连续两年在国家质量工作考核中获评“A”级等次,位列全国第一方阵。
《纲要》在质量惠民、新兴产业、区域质量协作等方面亮点频出。《纲要》提出,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,开展智能家电、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认证,打造“5分钟便利店+10分钟菜市+15分钟超市”便民服务圈。支持合肥创建特色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支持芜湖、阜阳、安庆等创建区域消费中心。
近年来,安徽文旅产业不断壮大、服务质量持续优化、监管效能明显提升,推动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安徽省坚持“惠民生”,在全国首创并连续6年举办“安徽旅游诚信日”活动。起草的《旅游景区文明引导工作指南》,已在全国实施。全省旅游民宿蓬勃发展,规模近4000家,形成黟县、青阳、庐江等一批民宿集群。此外,为持续“优环境”,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效能。连续4年开展文旅市场“第三方”体检式暗访评估,暗访经营单位2500余家次,发现的所有问题均集中清单交办,确保整改闭环。“接下来,我们将认真贯彻《纲要》部署,聚焦质量体系建设、品牌建设、市场监管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。以“大黄山”建设为龙头,持续打造生态型、国际化、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。”
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,安徽将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。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,加速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。围绕十大新兴产业试验验证、计量检测、标准验证等共性需求,指导企业参与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。
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查汉斌介绍道,近年来,安徽省经信厅大力实施《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“4116”行动计划》,深入开展优质企业引育、数字赋能、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,支撑质量强省建设,“推动‘安徽制造’向‘安徽创造’转变、‘安徽产品’向‘安徽品牌’升级。”
此外,要强化数字赋能产业升级。发挥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作用,今年2月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《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》,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,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,建设“数字领航企业”和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;品牌塑造提升竞争优势。深入实施制造业“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三品战略,遴选一批“安徽工业精品”“三首”产品,开展“精品安徽 皖美智造”央视宣传,打造以技术、标准、品牌、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。
在深化区域质量协作方面,《纲要》提出,推动长三角区域产业质量联动提升、质量安全联动监管、质量资源共建共享。开展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建设,建设长三角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,构建药品监管区域协作体系,协同推进长三角绿色认证先行区建设,为长三角区域整体质量跃升贡献安徽力量。